王敢鸣为人公平仗义,处事公道,当地百姓有官司要打,也到他这里来评理。据说他把官司评的双方都很佩服。时间长了之后,王敢鸣与官方分庭抗礼,占有浦城半个江山,老百姓称井家堡是“南县里”,县城为“北县里”,都说“南县里”官司好打,“北县里”官司难打。
蒲城县知县派兵攻打井家堡,王敢鸣不敌,隐匿了起来。官府威逼王敢鸣母亲,得知了王敢鸣躲在哪里,便派人伪装成玉器贩子,接近他,趁机刺伤了王敢鸣。就在这时,官府大队人马赶到,一拥而上,王敢鸣被擒,慷慨就义,时年35岁。
蒲城县现在还有一部皮影戏《捉敢鸣》,讲的就是这个故事。
清朝光绪、宣统年间,大荔县出了个刀客,名叫王狮子。他是武生出身,喜好结交游侠,常常携带“关山刀”护送商旅运货,也护送鸦片贩子跑运输。
有一次他从外地护送鸦片回到大荔县,遇到县城的烟草专卖局的局丁检查来往车辆。局丁挡住了他们的去路,问车里装的什么货?
王狮子说:“人皮。”他又手指局丁说:“把你张皮也捎上!”
局丁十分惧怕,只能放行。久而久之,王狮子成了私运的保护神。他也成了官府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威胁到官府税收,最后也难逃被叫剿杀的命运。
继王狮子之后,大荔县又出了一个名声很大的刀客,名叫严孝泉。他为人大忠大义,又不事张扬,处事小心谨慎,在当地威信很高,渭北一带刀客们为马首是瞻。
辛亥革命时期,同盟会会员李仲三前来联络。严孝泉怀疑他是官府暗探,对李仲三严刑拷打,酷刑逼供。后来弄清楚情况,严孝泉便赔礼道歉,李仲三也受到热情款待。
在听取了同盟会的革命宣传后,严孝泉当机立断,当即召集两千人相应陕西起义,加入光复军,成为第十标标统(团长)。
西安光复后,他率领军队渡过黄河,支援山西,攻克运城。
严孝泉统帅的“刀客”作战勇敢,屡战屡胜,捷报连连。在攻打礼泉县城的作战中,军队受挫,屡攻不下,严孝泉激愤异常。
他身穿丧服,亲自上阵,一定要一举攻克,绝不回头。最终,攻击失败,严孝泉重伤不治,牺牲在革命前线,时年28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