渼陂行
渼陂行(音渼-měi 陂-bēi)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一首動人樂府詩。這首詩是杜甫與岑參兄弟同游渼陂時所作,描寫了天氣變化中渼陂的不同景象,以豐富的想像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。全詩充滿濃厚的浪漫氣息和想像色彩。
基本介紹
作品名稱:渼陂行創作年代:盛唐作品出處:《全唐詩》文學體裁:七言古詩作者:杜甫
作品原文,注釋譯文,詞句注釋,白話譯文,創作背景,作品鑑賞,文學賞析,名家點評,作者簡介,
作品原文渼陂行岑參兄弟皆好奇,攜我遠來游渼陂。天地黯慘忽異色,波濤萬頃堆琉璃。琉璃汗漫泛舟入,事殊興極憂思集。鼉作鯨吞不復知,惡風白浪何嗟及。主人錦帆相為開,舟子喜甚無氛埃。鳧鷖散亂棹謳發,絲管啁啾空翠來。沈竿續縵深莫測,菱葉荷花淨如拭。宛在中流渤澥清,下歸無極終南黑。半陂以南純浸山,動影裊窕沖融間。船舷暝戛雲際寺,水面月出藍田關。此時驪龍亦吐珠,馮夷擊鼓群龍趨。湘妃漢女出歌舞,金支翠旗光有無。咫尺但愁雷雨至,蒼茫不曉神靈意。少壯幾時奈老何,向來哀樂何其多!注釋譯文詞句注釋渼陂,因水味美,故配水以為名。【朱注】《長安志》,渼陂,在鄠縣西五里,出終南山諸谷,合胡公泉為陂。《說文》:渼陂,在京兆渼縣,其周一十四里,北流入滎水。《杜臆》:胡松《遊記》雲誤陂上為紫閣峰,峰下陂水澄湛,環抱山麓,方廣可數里,中有芙蕖、鳧雁之屬。【錢箋】《通志》:元末,游兵決水取魚,陂涸為田。【邵注】澤障曰陂。岑參兄弟皆好奇①,攜我遠來游渼陂②。天地黤慘忽異色③,波濤萬頃堆琉璃④。(此遙望渼陂,在未開舟時。【邵注】黤慘,天色昏黑。琉璃,涌波清徹也。)①繁欽《與魏文帝箋》:“竊惟聖體,兼愛好奇。”②陸機詩,“友朋自遠來。”③王粲《登樓賦》:“天慘慘而無色。”④江總詩:“丹水波濤泛。”《世說》:郭林宗曰:“叔度汪汪若萬頃之波。”梁簡文帝詩:“雲開瑪瑙葉,水淨琉璃波。”琉璃汗漫泛舟入①,事殊興極憂思集②。鼉作鯨吞不復知③,惡風白浪何嗟及④。(此放舟入陂,陡遇風波險阻也。)①《淮南子》:“徒倚於汗漫之宇。”張衡賦:“布濩汗漫。”《國語》:秦泛舟於河。②王粲詩:“憂思壯難任。”③《說文》:“鼉,水蟲,似蜥蜴而長大。”《吳都賦》:“長鯨吞航。”④《西京雜記》:昔人有游東海者,即而風惡。何遜詩:“江暗雨欲來,浪白風初起。”《詩》:“何嗟及矣。”主人錦帆相為開①,舟子喜甚無氛埃②。鳧鷖散亂棹謳發③,絲管凋嗽空翠來④。(此泛舟佳景,時已風恬浪靜矣。棹謳齊發,故鳧鷖驚飛,此倒裝句也。絲管方鳴,值雲淨天空,言晴霽景象。)①陰鏗詩:“平湖錦帆張。”②《詩》:“招招舟子。”《楚辭》:“氛埃辟而清涼。”③《詩》:“鳧鷖在涇。”《詩注》:“毛萇曰:鳧鷖水鳥。鷖,鳧屬。”《蒼頡解詁》:“鷖,鷗也。”。《列子》:“始驚駭散亂矣。”何遜詩:“中川聞棹謳。”④《前漢·志》:絲曰弦,竹曰管。鮑照詩:“絲管感暮情。”《記》:“小者至於燕雀,猶有啁噍之頃焉。”註:“噍與瞅同。”陳後主詩:“歇霧含空翠。”沉竿續縵深莫測①,菱葉荷花淨如拭②。宛在中流渤澥清③,下歸無極終南黑④。(此從水邊泛入中央。澥渤清,言水色空曠。下無極,言山峰倒映。)①縵,絲弦也,王粲《游海賦》:“其深不測。”②古樂府《採蓮曲》:“泛舟采菱葉。”《詩》:“隰有荷華。”謝朓詩:“澄江淨如練。”【山谷注】《雜記》:“雍人拭羊。”註:“拭,淨也。”③《詩》:“宛在水中央。”漢武帝曲:“橫中流兮揚素波。”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俘渤澥。”應劭註:“渤澥,海之別枝也。”④謝朓詩:“漢廣流無極。”《詩》:“終南何有。”毛萇曰:“終南,周之名山。”《雍錄》:渼陂源出終南山。半陂以南純浸山,動影裊窕沖融間①。船舷瞑戛雲際寺②,水面月出藍田關③。(此從中流移近南岸。裊窕,山影動搖。沖融,水波平定。日色將暝,船歷寺前。藍田月出,光照水中。此記黃昏之景也。)①《海賦》:“沖融滉■。”②郭璞《江賦》:“詠采菱以扣舷。”《廣韻》:“舷,船邊也。”謝靈運詩:“瞑還雲際宿。”《長安志》:雲際山大定寺,在鄠縣東南六十里。《正韻》:“戛,鑠也”。此謂船舷經過之聲。③《詩》:“月出皎兮。”藍田關,在藍田縣東南六十八里,即秦嶢關也。《雍錄》:嶢關,在渼陂東南。此時驪龍亦吐珠①,馮夷擊鼓群龍趨②。湘妃漢女出歌舞③,金支翠旗光有無④。(此寫月下見聞之狀。燈火遙映,如驪龍吐珠。音樂遠聞,如馮夷擊鼓。晚舟移棹,如群龍爭趨。美人在舟,依稀湘妃漢女。服飾鮮麗,仿佛金支翠旗。張綖謂“月出而樂作,光若神遊異境”,是也。)①《莊子》:“千金之珠,必在九重之淵,驪龍頷下。能得珠者,必遭其睡。”②《海賦》:“冰夷倚浪以傲睨。”註:“冰夷,水仙人也。”郭璞云:“冰夷,馮夷也。”《楚辭》:“令海若,舞馮夷。”《洛神賦》:“馮夷擊鼓,女媧清歌。”《搜神記》:馮夷,潼鄉堤旨人,以八月上衷日渡河死,上帝署為河伯。《易》:“見群龍無首。”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萬騎龍趨。”③《列女傳》:舜崩蒼梧,二妃死於江湘之間,俗謂之湘君。《列仙傳》:鄭交甫游漢江,見二女解佩與之。《洛神賦》:“從南湘之二妃,攜漢濱之游女。”《後漢·劉盆子傳》:“共擊鼓歌舞。”④《前漢·志》:《房中歌》:“金支秀華。”註:“樂上眾飾,有流翅羽葆,以黃為支,其首敷散,若草木之秀華也。”夏侯湛《禊賦》:“擢翠旗,垂繁纓。”《子虛賦》:”覽於有無。”咫尺但愁雷雨至①,蒼茫不曉神靈意②。少壯幾時奈老何,向來哀樂何其多③。(末乃觸景生情,有哀樂無常之感。見雷雨變幻,因知自少至老,俱當如是觀,此推開作結。吳論:哀,頂鯨鼉雷雨等句。樂,頂錦帆絲管等句。此章七段,各四句分截。)①《左傳》:“天威不違顏咫尺。”《易》:“雷雨之動滿盈。”②沈約詩:“出漲海之蒼茫。”《九歌》:“東風飄兮神靈雨。”③漢武帝《秋風辭》:“歡樂極兮哀情多,少壯幾時奈老何。”《列子》:“哀樂不能移。”張綖曰:好奇二句,乃全篇之眼。岑生人奇,渼陂景奇,故詩語亦奇,驪龍四句,構想更奇。初學若以實理泥之,幾於難解,熟讀《楚辭》,方知寓言佳處。朱鶴齡曰:始而天地變色,風浪堪憂,既而開霽放舟,沖融裊窕,終而仙靈冥接,雷雨蒼茫,只一游陂時,情景迭變已如此。況自少壯至老,哀樂之感,何可勝窮,此孔子所以嘆逝水,莊生所以悲藏舟也。盧世濃曰:此歌變眩百怪,乍陰乍陽,讀至收卷數語,肅肅恍恍,蕭蕭悠悠,屈大夫《九歌》耶?漢武皇《秋風》耶?
此篇第六段,托假象以寫真景,本於漢《艷歌》,其辭云:“今日樂上樂,相從步雲衢。天公出美酒,河伯出鯉魚。青龍前鋪席,白虎持榼壺。南斗工鼓瑟,北斗吹笙竽。姮娥垂明璫,織女奉瑛琚,蒼霞揚東謳.清風流西歈。垂露成帷幄,奔星扶輪輿。”少陵蓋善於摹古矣。 白話譯文岑參兄弟都喜歡尋幽探奇, 帶我遠道來一起遊覽渼陂這個地方。 忽然間天地昏暗,呈現出了奇異的顏色, 波濤萬里湧來,清澈如同琉璃寶石。 水勢浩瀚,如琉璃一樣的波濤湧起,此時要浮舟而入, 此事絕非小可,但他們(指岑參兄弟)興致極高,實在令人憂思凝集。 到那時就不再知道鼉龍如何發怒,如何被鯨魚吞食, 面對風波險惡的白浪滔天,如何來得及抒發慨嘆? 主人指使將船帆相繼打開, 船夫十分喜歡風平浪靜沒有塵霧的天氣。 行船時歌聲齊發,驚散了水中的野鴨和水鷗, 絲管齊鳴,喚來了滿眼綠色的草木,一片晴霽景象。 將竹竿探入水中或將絲線連結起來也難以測出水的深淺, 那水面上的菱葉、荷花像擦試過一樣的乾淨。 船到湖心仿佛到了空曠清澈的渤海, 終南山峰倒映於無邊無際的湖中也變成了黑色。 渼陂的南半湖全部侵滿了終南山的倒影, 那倒影輕輕地搖動於平靜的水面之間。 黃昏時船舷擦過天際山的大定寺, 渼陂水面上倒映的月光正是東南方從藍田關上升起的月輪。 夜晚渼陂湖岸的燈火遙映,如同驪龍吐珠, 音樂遠聞,如馮夷擊鼓,遊船竟渡猶如群龍趨逐。 遊船上的美女若湘妃漢女再現,為人們載歌載舞, 金支、翠旗的光芒隨月光閃爍,時隱時現。 片刻之後,就看到雲氣低沉,於是擔心雷雨將至, 蒼茫之中,真不曉得神靈是何心思。 由此可見想到人生年輕力壯能有多久,老年將至怎么辦? 人生的哀樂交替一貫如此,這樣的時候不能經過多少!創作背景此詩作於天寶十三載(754年)。黃鶴註:此天寶十三載,未授官時作。渼陂,原名五味陂,源出終南山,環抱山麓,故址在今陝西戶縣西南,是唐時遊覽勝地。岑參,盛唐時著名詩人,是杜甫的好友。作品鑑賞文學賞析開篇二句交待遊覽緣由後,即迅疾轉入對渼陂景色的描寫,暗示對渼陂嚮往已久,詩寫岑參兄弟之“好奇”實亦詩人自己之“好奇”。然而不料風雲空變,剛到渼陂即逢狂風大作,天色驟變,渼陂頓時波濤萬頃,天地暗淡,本來極高的興致一下子變成了憂思,是否會葬身魚腹已難逆料,而眼前的惡風巨浪更隨時會將小舟掀翻水底,“何嗟及”表明了這時的真實感受。俗話說,飄風不終朝,暴雨不終日,急風驟雨來得突然,去得也迅疾,忽而風平浪靜,眾多遊船升起了片片錦帆,一時間歌聲四起,水鳥輕飛,特別是雨後空氣特別清新,菱葉荷花乾淨得如同剛剛洗過,終南山倒映於水中,水波蕩漾,如夢如幻,使遊人沉浸其間,幾乎忘卻了時間,船到雲際寺時天色已昏暗下來,不久一輪月魄躍出藍田關映入水面,更是如詩如畫。
正是在這樣夢幻般感受中,詩人進而馳動神奇的聯想。“驪龍吐珠”、“馮夷擊鼓”、“湘妃歌舞”、“金枝翠羽”一時並集,簡直進入了神仙境界!杜甫詩向以寫實著稱,山水寫景也被人稱為“圖經”,因此這首詩的神奇想像就特別引人注目,體現了杜甫詩藝術創造的多樣性成就。名家點評《唐詩品匯》:劉曰:寫景入微,煙波遠近,變態具足(“水面月出”句下)。劉曰:慘愴之容,窈渺之思。尋常賦樂事則所經歷駭愕者置不復道,吾常游西湖遇風雨,誦此語,如同舟、同時。《批點唐詩正聲》:詩思雄渾深重,如泰山莊嚴,而崿岩翠嶂,分支競秀,無不佳致也。《唐詩歸》:鐘云:只是一舟游耳,寫得哀樂更番無端,奇山水逢奇人,真有一段至性至理相發,游豈庸人事?鐘云:奇景,奇語,寫得幽險怕人。四語中已有風雨鬼神矣(“半陂已南”四句下)。譚云:遊船忽生此語,是何胸中(“蒼茫不曉”句下)。),鐘云:結得深(末句下)。《唐詩選脈會通評林》:劉辰翁曰:《渼陂》下語輒如此,其闊可想。接疊兩字(按指“琉璃汗漫”句),語如樂府。中寫景入微,煙波遠近,變態具足,“此時驪龍”六句,悽愴之容,窈渺之思。周珽曰:一篇游渼陂記,伎熟巧生,僻耽佳句,語必驚人,真可單行一代也。《唐詩快》:此詩不過游渼陂耳,卻說得天搖地動,雲飛水立,悄然有山林窅冥、海水汩沒景象,豈不令人移情。每於起處見其雄健(旨二句下)。俱是畫景(“鳧鷖散亂”十句下)。《義門讀書記》:縮本江海賦。上二連水中之影,此二連水中之氣,萬頃之奇,非此不能參靈極妙。亦暗與前黤慘優思相應也(“此時驪龍”一聯下)。《杜詩詳註》:張綖曰:“好奇”二句,乃全篇之眼。岑生人奇,渼陂景奇,故詩語亦奇。“驪龍”四句,構想更奇。初學若以實理泥之,幾於難解;熟讀《楚辭》,方知寓言佳處。盧世㴶曰:此歌變眩百怪,乍陰乍陽,讀至收卷數語,肅肅恍恍,蕭蕭悠悠,屈大夫《九歌》耶?漢武皇《秋風》耶?此篇第六段,托假象以寫真景,本於漢《艷歌》……少陵蓋善丁摹古矣。《聲調譜》:已盡轉韻之格調矣。《繭齋詩談》:真見其故,能發得出,不拘常格,此是豪放。若作怪支離,夾雜不倫,此是放肆,非豪放也。杜陵《渼陂》、《麗人》諸篇,是好樣。《渼陂行》筆力如渴尤攪海。“船舷暝戛雲際寺、水面月出藍田關。”山與關影浸陂中,船行其上,故曰“暝戛”;關頭之月,亦在波間,故曰“水面月出”。皆蒙上“純浸山”而言,此險中取巧法。寫影中諸山,如在鏡面上浮動,亦是虛景實描法。《唐宋詩醇》:聲光奇麗,氣韻探穩。昭明稱陶潛“文章不群,同采精拔,跌盪昭彰,獨超眾類,抑揚爽朗,莫之與京”,可以移贈是詩。“驪龍吐珠”等句,全摹漢《艷歌》,末語用《秋風詞》,顛倒變化,壁壘一一新,取材之善則也。《網師園唐詩箋》:離奇恍惚,純乎楚騷(“此時驪龍”四句下)。《讀杜心解》:
記一游耳,忽從始而風波、既而天霽、頃刻變遷,生出一片奇情,便覺憂喜頓移,哀樂內觸,無限曲折。“好奇”,從下文風浪泛舟逆推出來。《杜詩鏡銓》:“喜”、“憂”二字詩眼,起後“哀樂”字。邵云:光怪中,須得此秀句(“舟子喜甚”三句下)。只平敘一日游境,而滉漾飄忽,千態並集,極山岫海潮之奇,全得屈《騷》神境。通篇首以“好奇”二字領起,岑生人奇,渼陂景奇,故詩語亦奇。末用“哀樂”二字總束全文,章法有草蛇灰線之妙。《昭昧詹言》:《渼陂行》此只用起二句敘點,以下夾敘夾寫。此等章法,歐公慣用,無甚深奇。但其色古澤濃郁,棱汁巨響,非歐公所有。韓公亦時時學此。《十八家詩鈔》:張云:杜公變幻不測處,殆與造化相通。作者簡介杜甫(712~770),字子美,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,世稱杜少陵。其先代由原籍襄陽(今屬湖北)遷居鞏縣(今河南鞏義)。杜審言之孫。開元(唐玄宗年號,713~741)後期,舉進士不第。漫遊各地。天寶三載(744年),在洛陽與李白相識。後寓居長安近十年,未能有所施展,生活貧困,逐漸接近人民,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。及安祿山軍臨長安,曾被困城中半年,後逃至鳳翔,竭見肅宗,官左拾遺。長安收復後,隨肅宗還京,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。旋棄官居秦州,未幾,又移家成都,築草堂於浣花溪上,世稱“浣花草堂”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,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,故世稱杜工部。晚年舉家出蜀,病死湘江途中。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,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,內容深刻。許多優秀作品,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,因被稱為“詩史”。在藝術上,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,尤長於律詩;風格多樣,而以沉鬱為主;語言精煉,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。繼承《詩經》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,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,對後世影響巨大。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宋以後被尊為“詩聖”,與李白並稱“李杜”。存詩1400多首,有《杜工部集》。
相關詞條
渼陂行渼陂行(音渼-měi 陂-bēi)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一首動人樂府詩。這首詩是杜甫與岑參兄弟同游渼陂時所作,描寫了天氣變化中渼陂的不同景象,以豐富的想像表達了...
渼陂湖渼陂即渼水匯成之陂,一弘蕩漾。渼陂湖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澇河西畔,是秦漢上林苑、唐代遊覽勝地,人文歷史遺蹟眾多,杜甫、岑參、蘇軾、程顥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泛舟...
美陂行原文:美陂行作者: 杜甫岑參兄弟皆好奇,攜我遠來游美陂。天地黯慘忽異色,波濤萬頃堆琉璃。琉璃汗漫泛舟入,事殊興極憂思集。鼉作鯨吞不復知,惡風白浪何嗟及。...
渼陂(陝西渼陂)渼陂 簡介 古地名 地點 今中國陝西省戶縣西 源出 終南山 位於陝西戶縣城西2.5公里的玉蟬鄉曲抱村至陂頭村一帶,其水源於終南山,北流經丈八寺東與胡公泉、渼泉...
鼉作唐 杜甫 《渼陂行》:“鼉作鯨吞不復知,惡風白浪何嗟及。”宋 陸游 《暮秋遣興》詩之二:“鼉作夜風經 沌口 ,鸛鳴秋雨宿 杭頭 。”...
空翠堂空翠堂位於西安市鄠邑區玉蟬鎮陂頭村的渼陂湖心小島上,又名杜工部祠。北宋徽宗宣和四年(公元1122年)為紀念唐代大詩人杜甫而建,取杜甫《渼陂行》 “絲管啁啾...
褭窕唐 杜甫 《渼陂行》:“半陂以南純浸山,動影裊窕沖融間。” 仇兆鰲 注:“裊窕,山影動搖。”明 陳子龍 《仲冬十二日湖上方暖》詩:“裊窕空濛恣所如,清...
萬頃琉璃出處 唐·杜甫《渼陂行》 性質 漢語辭彙 目錄 1 解釋 2 出處 3 示例 萬頃琉璃解釋 編輯 琉璃:一種礦石質的有色半透明材料,也指塗釉的瓦。萬頃...
千樹萬樹梨花開“岑參兄弟皆好奇”(杜甫《渼陂行》),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“奇”字。此詩開篇就奇突。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,所謂“筆所未到氣已吞”──全是飛雪之精神。...
熱門詞條
書架
Nomos
倉儲
豆腐村
愛情恰恰
紀培慧
赤腹鷹
Elie Saab
周韻
亞東戀
咀嚼肌
周芷若
首爾地圖
Criterion
五糧液
果凍鞋
瀨戶的花嫁
鬼針草
蘇志燮
argument
屋頂上的小提琴手
水族箱
未來式
頭痛
擺攤
男公關
廟宇
笑話多多